神一般的河南卫视

2021-06-15 11:06当红娱乐

  这几年每次说“端午节快乐”都要被纠正一番,说这是纪念屈原的、要庄重严肃,要说“端午安康”,可是,古人在这天明明就很快乐啊!

  要水嬉、要奏乐,吃好喝好后去赛龙舟……昨天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也让我体会了一把古人的快乐。

  洛神重现,兰陵入阵

  昨天最先刷屏微博的是水下舞蹈《祈》。

  舞蹈的主题是“曹植邂逅洛神”,舞者的表现,生动还原了《洛神赋》里的情景,我差点以为自己看到了神仙!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最后舞者向着光离去,给观众们留下一个翩然的背影。

  表演只有三分多钟,背后的功夫却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跳舞小姐姐何灏浩学了多年的潜水和花样游泳,一直在练习水下动作的稳定、流畅,适应在水下睁眼。

  实际拍摄时也不容易,整个拍摄过程中表演的小姐姐都是憋气完成的,50秒左右浮出水面换一次气,一天要上上下下拍摄200多条。

  在水中控制动作需要解决浮力的问题,这就需要带配重,把2公斤到10公斤的配重带在身上,因此全程都要有安全员在。

  长时间的拍摄,导致安全员的耳压逆向堵塞,已经不能再下水了,而小姐姐也拍到流鼻血,冷到失温,一些飞天的动作要拉鱼线,拍到后来身上都是鱼线划出的伤痕。

  昨天出圈的不止这一个舞蹈,其他节目也让人拍案叫绝。

  《龙舟祭》,揉合了武术、杂技、鼓乐,把端午时节赛龙舟的习俗和祭祀盛景奉上舞台。

  和前面的舞蹈不同,这个表演充满了阳刚之气,可以说是力量和美的结合。

  这些年国内对“阳刚之气”的导向进入了一个极为两极化的状态,倡导阳刚之气的人觉得如今纤瘦审美横行,越来越多的男性刻意纤弱化;

  反对阳刚之气的人认为阳刚是担当和责任感,而非空有体力,身体柔弱点又有什么关系?

  我认为《龙舟祭》是这几年关于“阳刚之气”表现最好的一个节目。

  表演者精壮,肤色匀称,男性气息很强的体态,非大腹便便也非风吹就倒,整个节目的画风,又是统一而稳定的——

  有阳刚之气,未必是暴戾,未必是狂躁。在鼓点的提示下,整组表演者都是热烈而克制的,孔武有力且坚守着,没有半点逾矩的意思。

  把历史重现的节目有《兰陵王入阵曲》,这是北齐时在洛阳,为了歌颂兰陵王战功而创作的舞曲,传到唐代兴盛时,被唐玄宗下诏禁演,后传入日本。

  节目穿插着男子和女子的演奏,起承转合间把一段尘封的历史,展现给了观众,也用一曲琵琶诉尽了思念。“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丽人行》则以动人的舞蹈把唐代仕女的风貌展现给观众,让“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有了实感。

  这几个出圈节目都有创意、有底蕴,更让人看到了难得的匠心。

  匠心精神,不为出圈

  这不是河南台第一次凭实力惊艳出圈了。

  年初的春晚舞台,河南台也甩出过一波“王炸”。一个叫《唐宫夜宴》的节目火了。

  这是一个以唐乐舞俑为原型创作的歌舞,五分多钟的时间,展示了夜宴乐师,也是一群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

  节目放弃了传统舞蹈唯美、抒情的表达,唐朝小姐姐们一个个长得胖乎乎的,会嬉闹、会嗔怒、会搞怪,俏皮可爱,形象十分鲜活。

  陈琳是《唐宫夜宴》的主创之一,她觉得以舞蹈为职业的自己,与1500年前的舞俑是同行,所以当她看着博物馆里的唐乐舞俑,思考的是:如果舞蹈能赋予唐乐舞俑灵魂,她们会带现代人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唐?

  团队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唐俑的真实形态,从妆容、服饰到仪态、道具,对唐俑文物和古画进行了大量研究。

  唐人以胖为美,而现代舞演员多数纤瘦,陈琳就让她们口含脱脂棉球让脸颊圆润起来,衣服里则塞上海绵假体,让身材显得丰腴,再加上唐代的“斜红”妆容,唐乐舞俑被奇妙地“复活”了。

  突然出圈的河南台,并非突然开挂,而是“厚积薄发”。

  台里的王牌综艺,是一档叫《梨园春》的戏曲节目,一播就是27年,节目开播初期就引入“海选”的概念,设置戏迷擂台赛,将舞台交给了百姓。

  这档节目在业界屡获大奖,也是当地百姓心中的老朋友,在戏曲逐渐衰落的时候,《梨园春》延续了戏曲的生命。

  豫剧发源于河南,而最早发现汉字的地方,也是河南。

  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价值的河南台2013年曾推出过一个叫《汉字英雄》的节目,首播时正值夏季暑期档,歌唱类等选秀节目正混战扎堆,《汉字英雄》却从头到尾围绕汉字进行。

  考核方式也不复杂,比如让选手写出“产”字的同音字,可十三个字里,可能有一半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惊掉下巴,把汉字背后的故事说清楚,内容就很丰满了。

  节目主持是马东,评委有于丹、高晓松,大家随机科普汉字背后的小知识,引申各种诗句,常有种把酒论字的酣畅,在当年成功掀起了一股“汉字热”。

  像河南卫视这样,用匠心做事业,只为把事情做到极致、不为出圈的人还有很多。

  有在故宫里当了四十年的摹画师,单是临摹一幅《韩熙载夜宴图》就耗了一年的光阴。

  由于是古画,不能有自己的创作,但画师们依然会在笔中灌注自己的情感,“复制”出来的作品同样有虚实,有灵魂。

  画师们倾尽一生做一事,看似枯燥,却和古人、文物间有了微妙的异时空交流。

  还有那位在农村田梗上教孩子跳芭蕾的关於老师和他的妻子张萍老师。

  最初,关老师只是觉得孩子们在田埂上跳舞的场景很浪漫,顺带做做公益,没想到孩子们对芭蕾的爱竟然一发不可收拾,她们因此获得了美丽和尊严,就连命运都随之改变。

  关於夫妇因此对教芭蕾这件事越来越投入,张萍老师甚至放弃北京的工作,回老家云南长驻,就为了贴身指导一位极有天赋的孩子。

  我们熟悉的影视行业,许多经典传世的作品,都有导演和剧组的匠心在其中。

  李安拍《色戒》时,一度深陷于故事,像着魔一样在片场哭泣,梁朝伟都忍不住安慰他:“导演,我们只是露个皮肉,你要保重。”

  陈可辛的《夺冠》为了还原1983年的时代风貌,特意让剧组在北京搭建了一座实景的漳州训练基地,每一块地板都是从福建搬到北京的。陈可辛说:“这些地板上都是当年女排运动员的血、泪和汗。”

  以李安、陈可辛的江湖地位,要是拉上最红的明星,找最强的团队,拍当下最流行的题材,是不是能轻松造出最强爆款?

  可他们在意的,始终是作品本身,所谓匠心,就是一颗想要把事情做好,做到极致的真心。

  出圈和爆款,永远不该是目的

  无论是《唐宫夜宴》还是《祈》,这几个节目的出圈,告诉了贵圈一个很显浅的道理:出圈和爆款,永远不该是目的。

  很多做视频的平台,近几年陷入了一种“算法焦虑”。

  看到有剧吃到了大ip红利,便开始叫嚷“非大ip不做”,看到有人搞到了“碍情”的甜头,便一股脑地做耽改。

  所有的内容同质化背后,均少不了资本逐利的影子。

  在跑男爆红之后,拉着明星做“户外运动”的节目一个接一个,内娱能叫得上姓名的明星里,没有参加过户外综艺的艺人,稀少得比鸽子蛋还珍贵。

  所有的文化产品,都搞得跟主播卖货一样,成为品质爆款剧,重点在于“爆款”。

  同样地,不少艺人也不追求作品,只求成为“爆爆”,但成为“爆爆”,离被爆掉,也只差一步。

  由于同质化过于严重,类似的项目之间的竞争,往往非常夸张。

  同质化最极端的情况,就是被一窝端。

  按照EVA“自我进化的最终结果都是自我毁灭”的原则,耽改101除了趁早播出的《山河令》之外,其余的都只能像恨嫁的黄花大闺女一样,瞅着大好的时光空叹气。

  没有任何明文表示,从今以后内娱再无选秀,但看着参加了今年选秀的一些选手至今没有“团名前缀”,也不难推测出,选秀的好日子,算是要走到头了。

  网站和平台有这种心态,不难理解。一个西瓜的西瓜瓤,谁都想挖一勺子,谁也不希望对方独占了大西瓜。

  可这世界上不光有西瓜,还有苹果桃子梨。

  虽然两三个苹果也没一个西瓜大,但是十二三个苹果,二三十个苹果,更多的苹果都在自己手里的时候,那不就比西瓜大了吗?

  河南卫视并不是什么有资金多到没处花的电视台,平时招商,不孕不育广告也是占了半壁江山,广告品味只比隔壁台好一丢丢。

  可早在很多年前,河南台就在坚持不懈地做传统文化节目。

  12年河南卫视的画风

  从一开始的审美堪忧,到后来越做越有经验,河南卫视把自己“古都”这份底子发挥到了极致。从平台到表演者,都非常用心。

  年初的时候,两位河南籍烈士牺牲,河南台元宵奇妙夜表演了豫剧常派经典剧目《五世请缨》,“年少人盼的是立功边境, 年老人我喜的是一门忠贞。”

  出演《唐宫夜宴》的小姐姐们,忍着脸肿、牙肿、恶心,往腮里塞棉花,才有了活色生香、灵动可爱的“小唐人”。

  那些计划着讨好各个圈层,最后请来了七七八八的假唱演员、半开麦男团女团,以及不能合唱的歌手,组成了不三不四购物网站拼盘晚会,成为了继流量剧、无脑小视频之后的另一种文化垃圾,除了给大家吐槽之外,没啥多余的用处。

  比起各种算法、各种数据分析,匠心先行的人做的只有一件事——做好自己该做的。

  E姐结语

  可能有人会说,搞传统的时候,你们嫌传统没有新意,搞新人的时候,你们又嫌流量太肤浅,你们观众怎么这么难伺候啊?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管是传统还是流量,这些都无关“革新”。

  当传统一而再,再而三,知道有观众喜欢,就原封不动地照搬,那这个传统是没有意义的。同样,如果觉得请几个流量,就等于掌握了收视密码,那这个所谓的“创新”,也无非是在倒退而已。

  每个平台都有每个平台的调性。B站的主营业务来自二次元,在跨年晚会上搞动漫、游戏,还有一些小而精的节目,再适合不过。

  北京的跨年晚会外景非常冷,看明星的各种貂、保暖装备和冻到发红的鼻头,已经成为了观众喜闻乐见的光景。

  央视的文教科普类节目做得非常成功,从诗词大会、地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央一出品,必属精品。

  这些平台都有过被人指责、批评过的时候。在央视没有跟上综艺潮流的时候,很多人抱怨过在央视看不到想看的节目;在B站刚开始做自营节目的时候,也被很多老粉批评打不到观众High点。

  和氏璧一开始被两代王嫌弃,卞和仍然坚信自己的这块石头里面有宝玉,打磨之后,终于得到了无价之宝和氏璧。和氏璧得以发挥出自己的光彩,除了文王识货之外、历经打磨之外,卞和的自信和坚持也很重要。

  我自己多多少少有些疑惑,做节目的平台,与其被骂到动辄滑跪痛失膝盖,就不能有点骨气,打磨出真正的美玉吗?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1024 开发者节 AI 文娱论坛,绽放光彩

    1024 开发者节 AI 文娱论坛,绽放光彩

  • 以性能丈量远方 与IONIQ 5 N一起《玩电新疆》

    以性能丈量远方 与IONIQ 5 N一起《玩电新疆》

  • 火锅导演丁晟再曝撤档内幕:遇到了不规矩的事,别问了,没法说

    火锅导演丁晟再曝撤档内幕:遇到了不规矩的事,...

  • 赵丽颖深陷“绝望的文盲”舆论漩涡?没学历,不直接等于不会演戏

    赵丽颖深陷“绝望的文盲”舆论漩涡?没学历,不...

  • 《我家娶了花木兰》首播,烂俗而无趣,巩汉林拉低了喜剧新底线

    《我家娶了花木兰》首播,烂俗而无趣,巩汉林拉...

  • 每晚都是王家卫导演作品?锁定江苏卫视《繁花》,就对了

    每晚都是王家卫导演作品?锁定江苏卫视《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