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 17:58当红娱乐
《觉醒年代》虽然早已播完,但它的后劲却很强大,不断地火出圈。
尽管这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但却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欢,在豆瓣上得到了9.3分的高分。
知乎上有人问《觉醒年代》这部剧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圈了那么多年轻粉?
有位网友回答:“剧中的人正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我们真的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抛洒出满腔热血。”
不仅如此,剧中热血的场景、人物,都是真实的历史。
剧本写得好,导演拍摄功力和演员的演技也都同时在线,鲜活的再现了每一个从前只存在于教科书里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伟大的革命意义;
这也难怪《觉醒年代》斩获了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导演、最佳原创编剧,饰演陈独秀一角的于和伟也拿下了最佳男主角的奖项。
戏内,于和伟把陈独秀一角拿捏得入木三分;戏外,于和伟花了20多年时间,终于给自己的演艺生涯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出身贫寒的他来说,这一路走得太难。
1971年,于和伟出生于辽宁抚顺。
生下一和伟时,于母已是45岁高龄,除了他,家中还有5个姐姐和3个哥哥。
对于和伟来说,除了父母,大姐是他生命中最感恩的人。
由于母亲岁数大没有奶水,于和伟经常饿得哇哇大哭,比他年长24岁的大姐于心不忍,于是把自己的奶水一半给了自己的孩子,一半喂养给了弟弟。
由于家境贫苦,父母忙着打工赚钱,于和伟平日也全靠姐姐照顾。
尽管艰难,但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过去,然而,就在于和伟三岁那年,父亲却突然因故去世,这使得一家雪上加霜,养家的重担一下就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为此,于母每天起早贪黑、走街串巷地卖红薯,出嫁的大姐也是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走十几里路回娘家帮忙照顾弟弟妹妹。
就这样,于和伟靠着母亲和哥哥姐姐的接济,一点点被拉扯大。
就在一和伟对未来感到迷茫时,补习老师建议他去抚顺市幼儿师范学校学习音乐,于和伟听从了他的建议,后来还当上了音乐老师。
然而,于和伟并没有止步于此。从小热爱文艺的他,终于迎来了一次机会:抚顺话剧团到了他所在的学校的招人,而于和伟也凭借着优异的表现脱颖而出,顺利进入了话剧团。
不过没有背景,也不是科班出身的于和伟,在话剧团里只能跑跑龙套,当当“背景板”。
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演出的机会,也因为一口“东北大碴子味”的普通话而被嘲笑,午休吃饭时,还被导演逼着念“四是四,十是十”的绕口令。
为此,于和伟特意买来了一本新华字典,跟着字典一点点纠正读音,最终才有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在当时,话剧团的工作就相当于“铁饭碗”,但于和伟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辞职南下,去考上海戏剧学院,深造自己的演技。
当时,于母极力反对这个决定,她不理解儿子为什么要辞去稳定的工作,况且家里也承担不起这笔学费。
这时,大姐站了出来,她告诉弟弟:“只要你能考上大学,姐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最终,在姐弟两人的劝说下,于母同意了于和伟去上海。
1992年,于和伟顺利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却苦于没有钱交学费。
为了给弟弟凑学费,姐姐把孩子的钢琴硬是卖了,凑出了4000多的学费,还告诉于和伟学费每年都会给他攒出来。
就是这么一个好姐姐,却在于和伟读大三时得了肺癌。为了不影响弟弟的学业,大姐特意嘱咐家人不要告诉他。
所以直到姐姐去世,于和伟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进入了中戏后,于和伟无论是长相还是普通话,都不突出。
很长一段时间里,同班同学都拍戏拍广告了,而他还是只能跑跑龙套,有时长相还会被嫌弃。
就连他当时的女朋友(也是后来的妻子)宋林静也一部戏一部戏的拍了起来,唯独他自己的事业没有起色,这也使得他越来越自卑。
就这样,于和伟迎来了事业的巅峰。
宋林静此话一出,于和伟也哭了,他深知母亲的不易。
直到1999年,于和伟才接到了第一部电视剧《曹操》,尽管是男配角,但他的演艺事业总算好转起来。
此后,于和伟接了不少电视剧,但大多是不讨喜的反派配角。直到2009年,于和伟终于接到了一个正面角色——《三国》里的刘备。
一开始,他选择了戏份较少的司马懿,但导演最终决定让他出演戏份最多的刘备。为此,于和伟阅读了大量关于三国的史书和资料,熟悉角色。
他是第一个进组,也是最晚一个离组的,有时连续拍摄20多个小时不休息,身上也受了不少伤。
2010年,《三国》播出后,收视率爆表,于和伟也因此有了名气。
后来,于和伟开始拍电影,在管虎执导的电影《老炮儿》中出演了“龚叔”一角,又出演了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黄渤的《一出好戏》,宁浩的《疯狂外星人》。
2016年,他饰演了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里的曹操。
播出后,电视剧火遍全国,于和伟更是凭此角色拿下了白玉兰奖的最佳男配角。
导演张新成,更是直言:于和伟将曹操演“绝”了。
就这样,于和伟迎来了事业的巅峰。
这也难怪,杨幂在和于和伟演对手戏时倍感压力:“于老师演得太好了,那种压迫感太强了,所以我就很努力,学习了很多。”
于和伟在剧组向来以苛刻和“戏痴”著称,对于剧本和角色要求,几乎到了极致。
为了达到一个完美的水准,一个镜头拍摄十几遍,已经成为常态。
有时候,一场戏导演已经通过,但于和伟却常常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好,不但主动要求重拍,更是为同一场戏份的人物,设计不同的情绪和视觉动作,只为能够让角色尽可能的贴近现实。
于和伟的这种敬业态度,让许多导演都自愧不如,时常调侃于和伟“难搞”进入状态就成戏疯子,非要把自己逼到极端才行。
但也正是这种对于专业和角色的极致追求,让于和伟真正的把每一个角色都演活了。
他一直没有放弃,不忘初心,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但于和伟还是认为自己很幸运:“我现在还在拍戏,还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这是命运给我多大的眷顾。”
他只希望观众记住:“于和伟是个好演员。如果再过分一点,就是(这个演员)太好啦。”
于和伟一路走来,太不容易。
他一直没有放弃,不忘初心,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十年磨一剑,于和伟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坚持和努力的意义。
他是真正的寒门逆袭,幼年丧父,青年丧女,中年失去了母亲,尽管经历了事业不顺,感情也曾遭遇流言,但却是真正的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阶级跨越,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希望我们看到他更多的好作品,让我们拭目以待。